<p id="tvvop"><nav id="tvvop"><noframes id="tvvop">

    <td id="tvvop"></td>

    <table id="tvvop"><strike id="tvvop"></strike></table>
  1. <td id="tvvop"></td>
      首頁 三農資訊 廳局信息 處站動態 技術推廣 甘肅農機 畜牧獸醫 市縣動態 三農人物 鄉村振興 圖說三農 三農視頻
      Logo
      首頁 > 三農資訊

      隴原降“膜”記

      2022年12月02日 甘肅三農在線 李宏偉 王斌 張海鶯

      甘肅初步形成“強化源頭防控、政府扶持引導、企業市場運作、行政監管推動、技術支撐保障、法規引領規范”廢舊農膜回收機制

      地膜覆蓋技術是糧食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2022年,農業農村部安排在重點用膜地區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工作,通過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降低地膜回收難度,提高資源化利用價值。甘肅省作為全國加厚高強度地膜應用基礎最好、推廣任務最大的省份之一,早在2013年,出臺了我國首部關于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經過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強化源頭防控、政府扶持引導、企業市場運作、行政監管推動、技術支撐保障、法規引領規范”廢舊農膜回收機制,實現了農業高質量發展與生態建設齊頭并進。

      市場化回收“應收盡收”

      深秋時節,遼闊的隴原大地寒意已濃,巍峨的祁連山脈雪峰綿延。這個時候,也是廢舊農膜回收旺季,村民們手撿車拉、鈀摟杈挑,熱火朝天、干勁十足,前來交舊膜換新膜的農用車排成長龍。

      微信圖片_20221202133805.jpg

      甘肅省榆中縣廢舊地膜回收網點。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供圖

      早晨七點不到,天微亮,定西市漳縣新寺鎮上,一輛農用三輪車從遠處駛來停下,52歲的馬致遠從車上卸下工具,帶上鐵杈和袋子來到了路邊的田地,開始了一天的回收舊膜工作。這輛三輪車與其他車相比沒什么不同,只不過是車前的擋風玻璃上多了一塊“地膜收購車”的紅色標識。

      據馬致遠介紹,早些年因為舊膜回收難度大,所以當地人回收舊膜的積極性都不太高。一般情況下,一個農民撿地膜一天最多只能回收半畝地,人工費一天就要上百元。有時,農民們為了搶農時趕著播種,直接將殘余地膜連同泥土一起翻入到土壤中,造成地膜殘留。

      “幾年前,俺們這里的舊膜都成了‘災’成了‘魔’,連片的田地都是。這幾年好多了,縣里有加工廠、鄉里有回收站、村里有回收點?!闭目h農環站站長陶鵬表示,為了實現廢舊地膜“應收盡收”,漳縣按照各鄉鎮農膜種植面積,指導縣農業環保站與13個合作社(公司)簽訂漳縣2022年農業生產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包片協議,形成縣有廢舊地膜回收區域站、鄉鎮有回收站、村有回收點的廢舊農膜回收網絡體系,嚴格執行“誰污染誰治理,誰使用誰清除”的地膜使用者延伸制度,并根據考核結果,按照每回收1立方米廢舊地膜50元的標準,對殘膜回收站點進行補貼。

      微信圖片_20221202133801.jpg

      甘肅省廣河縣群眾交售廢舊地膜。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供圖

      漳縣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僅僅是甘肅整體回收利用的一個剪影。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唐繼榮認為,要想真正實現從“地膜滿天飛”到地膜回收資源化再利用的轉變,必須要發揮農戶和經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點從“源頭防控、過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個環節著手,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廢舊地膜回收工作機制。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地膜有著突出的增溫保墑作用,可以節約大量的農業用水。同時,還具有壓草、防蟲、減病等功能,可以減少農藥、除草劑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碧评^榮告訴記者,據甘肅省農業部門測算,通過地膜覆蓋栽培,玉米平均畝產增加40%,馬鈴薯平均畝產增加30%。去年,甘肅各類作物覆膜面積2759.5萬畝,農膜用量約21.59萬噸,共回收廢舊農膜18.05萬噸,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3.6%。

      那么,像馬致遠這樣辛苦一天收集的舊膜又將被送到哪兒?

      “廢舊農膜是一種可再生資源,經過加工轉化,可以實現‘變廢為寶’?!备拭C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生態科科長周濤介紹說,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甘肅發展形成了兩種主要的廢舊農膜綜合利用模式。一是將回收的廢舊農膜加工成再生塑料顆粒,再通過深加工,生產PE管材、塑料容器、滴灌帶等。二是將回收的廢舊農膜直接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礦渣,加工生產下水井圈、井蓋、城市綠化用樹篦子等再生產品。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甘肅共建有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企業149家。

      蘭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該公司2012年以前主要業務為農膜的生產銷售,如今研發出一系列廢舊地膜的深加工產品,已成為不亞于農膜生產的另一個主營業務。該公司業務的拓展轉型,是甘肅廢舊農膜回收機制良性運轉的真實寫照。

      據了解,為發揮企業資源化利用對整個回收機制的支撐作用,甘肅采用“財政貼息、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已先后扶持建設起一批地膜回收加工企業,以需求為導向,初步建立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市場化機制。

      但是,成本高、利潤低、不好干,仍是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的普遍現狀。而且,由于種種原因,這類企業在用電、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也尚未得到有效落實。

      多元化探索“減量替代”

      “當前,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源頭防控形勢仍然嚴峻、科技支撐力度仍然不足,存在回收成本高難度大、回收加工企業能力弱、資源化利用水平低等問題?!碧评^榮坦言,需要針對農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的關鍵環節及突出矛盾,研究出臺有效的政策措施。

      武威市民勤縣在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方面探索出了有益經驗。該縣利用中央下達的財政補貼資金,采取價格補貼方式開展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補貼后白、黑色加厚地膜售價分別為7.2元/公斤和8.2元/公斤,較傳統地膜價格下降1/3,受到當地群眾的普遍歡迎。2022年1~10月,已累計推廣使用加厚高強度地膜29萬畝。

      甘肅還圍繞傳統地膜減量、替代和高效回收,積極探索多元化地膜殘留污染防治技術,形成了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高效環保地膜替代、地膜應用適宜性評價等技術應用為主的傳統地膜減量使用模式。同時,支持科研院校和農機生產企業合作,研發殘膜撿拾機械替代人工,提高撿拾率,并加快高值化多元化利用開發,把廢舊農膜“吃干榨盡”“變廢為寶”,助力甘肅農業綠色低碳發展。

      微信圖片_20221202133754.jpg

      甘肅省玉門市黃閘灣回收點地膜“以舊換新”集中兌換。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供圖

      值得關注的是,張掖市山丹縣、金昌市永昌縣已在覆蓋全生物降解地膜種植馬鈴薯方面進行了多年試驗示范,結果顯示,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有效提高馬鈴薯產量,并從源頭上防止傳統地膜殘留污染,當地群眾對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

      唐繼榮表示,未來要繼續從易回收和可替代兩方面入手,加強農膜新產品、回收利用新技術的研發,攻克種收全程機械化作業難題,實現作物收獲和舊膜回收“兩不誤”;攻克農膜減量技術和全生物可降解農膜研發的技術難題,盡快開發出降解時點可控、生產成本較低、機械鋪膜可行、全降解、無污染的新型農膜產品。

      來源: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編輯:韓凝

       

      日本少妇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农村肉_亚洲黄色网站网址在线_亚洲欧美一级黄片_2019天天操夜夜操

        <p id="tvvop"><nav id="tvvop"><noframes id="tvvop">

        <td id="tvvop"></td>

        <table id="tvvop"><strike id="tvvop"></strike></table>
      1. <td id="tvvop"></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