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到2025年特色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062億元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關于以養殖業為牽引帶動
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辦發〔2022〕12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甘肅礦區辦事處,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各單位: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2月1日
為推動全省畜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牽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鄉村產業振興,持續促進農民增收,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安排部署,圍繞重要農產品保供要求,緊盯消費市場需求,突出畜禽種業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推進龍頭帶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產銷銜接,持續提高畜牧業規?;潭群彤a業集中度,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甘肅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市場競爭力。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畜牧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園區配套推進,規模實力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產業聚集度顯著提升,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全省特色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062億元,加工總產值達到2720億元,畜牧業總產值與加工總產值之比達到1∶2.56,畜牧業總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占比提高到33%。打造以牛羊為主的種養循環、結構優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100億級以上產業強縣10個、1000億級以上的產業集群2個(牛、羊),形成以牛羊為主導,布局更加合理、特色優勢明顯、產業競爭力強、種養一體循環發展的現代畜牧產業發展格局,把我省建成以牛羊為主的全國重要特色畜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實現以畜牧業為牽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
到2030年,力爭全省畜牧業總產值突破1740億元,在農業總產值中的占比達到40%,加工總產值達到5251億元,畜牧業總產值與加工總產值之比達到1∶3。
二、重點任務
(一)持續調整優化畜牧業布局。突出牛、羊、豬、雞、奶、草六大產業,打造聚集度高、規模大、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構建以張掖—武威為核心的百萬頭大眾型肉牛產業帶、平涼—慶陽為核心的百萬頭高品質特色紅牛產業帶和甘南—臨夏為核心的百萬頭高原特色牦牛產業帶。構建河西走廊、中部沿黃和隴東南3個千萬只肉羊產業帶,肅南—天祝百萬只細毛羊產業帶。構建河西走廊50萬頭荷斯坦奶牛產業帶,甘南高原特色牦牛奶產業帶,環縣、合水、永昌奶山羊和奶綿羊產業帶。構建中部、河西走廊和隴東南3個500萬頭生豬產業帶。構建以渭源等10個縣為主的蛋雞生產基地和鎮原等5個縣為主的肉雞生產基地。布局河西走廊優質飼草生產加工區、隴中黃土高原草畜轉化及草產品生產區、隴東南草畜轉化及草產品生產區和高寒草原草畜轉化及草畜平衡區等飼草產業。布局河西飼料生產區、中部飼料生產區、隴東飼料生產區等飼料產業。
(二)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堅持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管理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標準化生產要求,制定(修訂)畜禽養殖地方標準,鼓勵養殖行業協會和企業制定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完善養殖業標準體系。優化布局畜禽良種繁育場建設,提升畜禽良種化水平,扶持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穩步擴大養殖規模,推動畜牧養殖業從千家萬戶向適度規模轉變,將分散的中小規模養殖場(戶)組織起來,統一標準體系,統一運營管理,統一實現銷售。強化綠色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打造肉牛存欄超過40萬頭的養殖大縣5個,肉羊存欄超過100萬只的大縣10個,加快構建標準化規模養殖長效機制。
(三)提升畜產品精深加工業水平。實施骨干企業提升行動,引進培育大型和超大型龍頭企業,堅持綜合施策建好園區集群,以產業園為平臺健全完善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和產品營銷體系。改造現有屠宰加工企業,配套完善分割加工、冷藏冷凍、冷鏈配送等設施設備,開發特色產品,提高精深加工和綜合加工比例,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5%以上。鼓勵屠宰企業與養殖大縣和養殖場加強協作,提升原料保障能力,達到滿負荷生產。通過統一生產、統一營銷、技術共享、品牌共創等方式,引導龍頭企業與中小養殖場(戶)建立穩定的利益共享機制。探索打造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培育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0億元龍頭企業2個、50億元企業5個、10億元以上企業26個,建設現代畜牧產業園46個。
(四)以養殖業帶動綠色循環農業發展。在會寧、武山、寧縣等19個養殖大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推動特色養殖業生態循環發展。完善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機制,督促指導規模以上養殖場建立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積極培育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糞肥還田效率。圍繞種養結合,培育有機肥廠、沼氣工程等第三方機構建立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引導規模養殖場建設畜禽糞污密閉貯存發酵池、液體糞污(沼液)田間貯存池、還田管網等設施,增強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治理能力。支持養殖場(戶)糞污清除、環境控制、密閉式貯存以及堆(漚)肥設施建設,購置糞肥運輸和施用機械設備,配套建設糞污輸送管網、田間貯存池。到2025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五)強化畜牧業科技支撐能力。依托各級涉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術推廣單位、龍頭企業等科技力量,圍繞產業發展全鏈條科技需求,對產業發展規劃、畜產品加工、品牌培育等進行指導培訓,解決產業發展技術難題。推進地方品種保護,堅持常規育種與生物育種相結合,加快牛羊等新品種培育,力爭培育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產優質新品種。推廣選種選配、放牧加補飼等實用技術,促進甘南牦牛提純復壯。研發、集成一批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新技術,完善生產技術標準或規程,提升畜牧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畜產品競爭力。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用數字化賦能養殖、研發、生產、流通、消費以及服務等各個環節,實現畜牧生產、流通、屠宰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
(六)打造“甘味”畜產品知名品牌。堅持品質至上,塑強市場主體,強化營銷體系,嚴格品牌管理,持續放大“厚道甘肅地道甘味”品牌效應。通過打好生態牌、綠色牌,講好“甘味”品牌故事,持之以恒做強產業、做大品牌。繼續堅持政府市場兩手并用,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共同發力,協同打造省級“甘味”品牌為引領、地方公用品牌為支撐、企業商標品牌為根本的品牌共建體系;引導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創建和經營品牌,積極開拓新的市場銷售局面,構建“線上+線下”“展示+體驗”大品牌大營銷體系,發揮協會橋梁紐帶作用,主動參加上海、廣州等地舉辦的各類大型展銷活動;積極構建市場體系,加大本土經銷商和經營主體培育,實現政府、企業、農民、消費者多方共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推進機制,堅持政府市場兩手并用,保障重點工作順利推進。相關部門要靠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見效。省農業農村廳對重點縣區、重點項目建立分級包抓專班工作機制,通過嚴格的目標管理,對園區建設、重大項目等實行中期評估獎懲工作機制,對完成好的進行獎勵,對沒有完成的采取約談等方式督促加快推進。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依托中央和省級農業生產發展主渠道資金,在政策規定允許的基礎上,統籌使用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土地出讓收益等資金渠道,支持特色畜牧產業發展。加強規模養殖、屠宰加工、市場建設和畜牧業園區的用地保障。推動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落實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機械、牲畜活體等抵押貸款政策,切實解決養殖戶貸款難問題。落實政策性保險制度,逐步擴大保險覆蓋面。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為畜牧業發展注入活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服務、指導和行業監管,增強市場主體活力。
(三)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以基層畜牧獸醫站能力提升為重點,強化基層畜禽普通病防治,按照規模養殖場程序化免疫、散養畜禽集中免疫與定期補免相結合的要求,做到“應免盡免”,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加強畜牧業技術支撐與服務體系建設,做好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發揮各級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畜牧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和龍頭企業技術力量作用,加強技術指導與從業人員培訓教育,提升全員綜合素質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畜牧業科技支撐能力和水平。
(四)強化督導考核。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抓好畜牧產業推進分析調度,采取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及時了解各地畜牧產業發展情況。梳理總結產業發展現狀、工作舉措及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建設運行等方面情況,分析研判產業發展趨勢,及時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五)加大宣傳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總結畜牧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利用各類媒體宣傳報道先進典型,吸引全社會關心、參與支持產業建設,形成齊心協力推動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