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強化“三新”服務模式 著力打造技術示范引領
2022年崇信縣被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列為化肥減量增效重點示范縣區之一。在崇信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嚴格按照《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2年化肥減量增效實施方案的通知》、《平涼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2022年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落實各項工作和技術措施,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了92.67%,化肥利用率達到了42.94%,化肥施用量(折純)實現了負增長。
強化“三新”模式抓示范。在抓好農作物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我縣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情況,在蘋果園集成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方式“三新”服務模式,打造高原蘋果化肥減量增效“三新”升級版。在全縣范圍內遴選崇信縣林果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崇信縣甲天下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宇翔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等10個經營主體建辦10個百畝試驗點,10個千畝示范區,片與片連成1個萬畝示范區,主要示范推廣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水溶肥+智能化配肥系統、機械深施技術+有機肥+微耕施肥機兩種三新技術模式,面積10005萬畝,占任務的100.05%。在林果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銅范示范區落實水溶肥不同配比肥效試驗、有機肥不同施用量試驗各1個,在甘肅宇翔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大莊果園落實有機-無機配比試驗1個。
強化設施建設促提升。根據我縣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實施要求,我縣經過對比、詢價,采購上海諾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多功能配肥一體機,安放在交通便利的崇信縣林果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銅城蘋果化肥減量增效三新示范區廠房內。儀器已經驗收、調試完畢,可以正常開展智能化配肥服務,將全面促進我縣果園、蔬菜水溶性配方肥進村到田,提高科學施肥水平,減少化肥投入。
強化技術推廣抓落實。全年完成耕地質量提升技術面積52.03萬畝。一是繼續鼓勵群眾增施有機肥,應用商品有機肥,因地制宜種植綠肥;全年完成有機肥施用面積28.03萬畝,施用總量46.6萬噸;其中:農家肥施用面積22.02萬畝,施用量44.03萬噸;商品有機肥施用面積4.51萬畝,施用量0.54萬噸,種植翻壓綠肥面積1.5萬畝2.03萬噸。二是持續開展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全面推廣秸稈粉碎還田、留高茬還田、翻壓還田、腐熟劑處理還田等技術,使秸稈取之于田、用之于田,全年秸稈還田面積完成24萬畝,平均還田量為177.5公斤/畝,總還田量4.26萬噸;三是大力推廣新型肥料與水肥一體化技術,全年新型肥料施用面積3.02萬畝,施用量690噸;其中,微生物肥料施用面積0.5萬畝,施用量99.5噸,水溶性肥料施用面積1.45萬畝,施用量163噸,其它新型肥料施用面積1.07萬畝,施用量427.5噸;完成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1.4萬畝;四是推廣應用先進施肥機械,加快替代落后施肥機械,促進農技農藝融合,提高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到位率;全年完成機械化施肥面積15.6萬畝。其中:小麥春季機械深施面積10.1萬畝,玉米機械化施肥面積4.9萬畝,果園機械化施肥面積0.6萬畝。通過一系列技術措施的落實,全年化肥施用折純量5701.39噸,比去年減少了83.47噸,實現了化肥施用量負增長。減少不合理施肥對土壤的污染,保護了耕地質量。
強化配方施肥提效益。2022年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面積39.69萬畝,其中:小麥面積10.20萬畝,玉米7.24萬畝,馬鈴薯2.86萬畝,胡麻1.42萬畝,油菜0.85萬畝,蔬菜6.9萬畝,果樹3.54萬畝,其它作物6.68萬畝,總增產糧食、油料、蔬菜、果品等1.18萬噸。秋季新開展面積11.07萬畝,其中:小麥10.2萬畝,油菜0.85萬畝。項目區總減不合理施肥量(折純量)178.61噸,總節肥3.97噸,總增收節支3794.5萬元,效益十分顯著。規范落實冬小麥肥料利用率、馬鈴薯磷肥總量控制、大豆鉬肥肥效、番茄肥效校正、綠肥肥效等5個田間肥效試驗。
強化施肥調查夯基礎。按照甘肅省耕地質量保護總站《關于印發2022年甘肅省農戶施肥監測調查技術方案的通知》要求,開展定點農戶施肥情況監測和區域施肥情況面上調查?!岸c監測”面向普通種植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四類主體,確定種植面積較大的冬小麥、玉米、蘋果、蔬菜、馬鈴薯、胡麻、蕎麥等11類作物,在全縣范圍內遴選有代表性的調查對象29戶,開展定點監測點主要農作物的產量情況、施肥數量、施肥品種、施肥時期、施肥方式等信息的調查。同時創新數據采集手段和機制,利用“施肥監測通”小程序調查收集采集施肥數據,通過手機端微信掃碼或PC端登錄信息系統填報,目前點上調查已全部完成,交由上級業務部門審核。確保數據信息真實有效?!懊嫔险{查”參考定點監測數據和作物播種面積,結合有關統計數據和日常工作積累情況,由技術人員測算我縣各類作物肥料施用量。
強化宣傳培訓造氛圍。依托省、市科學施肥專家指導組的技術支撐作用,組織技術人員因地制宜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培訓。截止目前,共舉辦培訓班17期,培訓技術骨干30人次、農民1692人次、營銷人員10人次;在舉辦技術培訓班的基礎上,開展電話、網絡技術咨詢122人(次),通過“科技趕集”等方式完成技術宣傳425人(次)。印制《耕地質量提升與科學施肥技術小手冊》2000冊,設計彩印《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宣傳掛圖》8000張,制作化肥減量增宣傳效紙杯、圍裙、手提包等宣傳品,向“三新”示范區及各鄉鎮種植戶發放;共發放宣傳資料1.22萬余份(含施肥建議卡)。強化服務模式創新,推進肥料生產企業直接為種植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供應配方肥的“點對點”服務模式,以及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技術托管組織聯合開展技術培訓服務的“面對面”服務模式。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采取進村入戶、蹲點包片的形式,指導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落實各項技術措施。
崇信縣銅城果園三新示范區開展秋施肥工作
崇信縣果園三新示范區采集土樣
崇信縣“三新”示范區采集土樣
崇信縣果園三新示范區標牌
崇信縣果園三新示范區標牌
編輯:韓凝